父母不一致孩子成牺牲品,如何通过咨询帮助他们?

2018-03-20 18:28:56530

以下为北京三期班在线答疑分享。1879计划的辅助学习策略中,提供每两个月一次的专家在线答疑,由学员提出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,专家在班级群里为大家做解答。在线答疑是1879计划课堂的延伸和拓展。摘取共通性的内容,以飨读者。

第一个问题

韩妤提问:

面对个案来访者做场面建构时,咨询师都会说,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情绪和感受。但面对夫妻咨询时,咨询师表示双方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,但是尽量不要攻击对方。这样的场面建构是对的吗?

面对夫妻咨询的时候,一定会涉及到权利是不是对等。因为婚姻关系当中,会存在有某一方比较强势,另外一方长期被压迫这样的问题。

所以当我们介入夫妻的系统,其实要去评估,是不是有压迫跟被压迫的关系存在。我们要帮忙去处理婚姻问题的时候,先要去认真面对这种问题。

在个别咨询的时候,我们可能鼓励个案,充分的表达情绪、想法和感受。个别咨询,是咨询师在帮忙处理问题,可是在夫妻咨询的时候,就有点像带团体。

在团体里面,并不是由咨询师一个人,在对团体的每一个成员去做处理。而是透过成员的互动,成员的相互沟通,来达成咨询的目的和效果。

如果把夫妻一起来做咨询,看作是一个团体咨询。在团体第一个阶段,可能要建立规则,互相愿意谈;第二个阶段,可能会是要引发冲突,促进沟通。

但是夫妻之间,有刚刚所说的,压迫被压迫,权利不对等的问题。如果咨询师要促进他们沟通,要引发冲突,充分表现,就要小心,不要让咨询的场面变成,某一方不断在压迫、伤害另外一方的过程。

所以咨询师要维持沟通的进行,让他们可以充分表现各自的情绪和感受,但也必须要坚持,两个人表达要轮流,而且表达时间要对等。两个人表达的时候,应该是表达自己的感觉,对对方的期望,而不是在指责、伤害对方。

某一方在表达的时候,另外一方应该认真听,而不是反驳。等轮到TA讲的时间,TA也可以充分的表达。

咨询师再帮忙在某一方表达完,帮忙做一点整理,使其朝向比较积极、正向的面相去传达,再把发言权转给另外一方。

这样子你来我往,咨询过程可能会很激烈,但是咨询师一直维持着沟通而不是攻击,表达意见而不是伤害对方,常常能化解婚姻关系里面的压迫,或者是沟通的阻碍。

所以这种情况,不是由咨询师在解决问题,而是帮助他们沟通。和个体咨询的场面建构有所不同,最重要是重建立起沟通的规则

第二个问题

毕玉萍提问:

在接案咨询的过程中,孩子有了点滴的进步,妈妈认可咨询师,但爸爸不认可咨询师。之后咨询师发现,可能是双方家长之间管理孩子的理念不同。这种情况下,咨询师是否需要继续提供咨询服务?或是暂时中断,待父母意见一致后继续?如果需要继续提供服务,如何使咨询有效性提升?

廖凤池老师回答:

我觉得判断这样的状况,不是考虑是否中断咨询,而是应该把咨询的焦点,放在帮助父母觉察、调整、改变和相互协调上面。

虽然父亲对咨询师不认可,但是咨询师其实可以同理、接纳父亲的情绪和抗拒。在非常尊重接纳父亲的态度之下,帮他们去看到父母态度不一致,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影响。

当试着让他们彼此去沟通的时候,要特别小心的是,你要多多支持这个父亲,争取父亲认同咨询的作用,而且愿意来沟通。

如果你的态度有偏颇,比较站在母亲的立场,这个时候父亲可能就更不高兴,不愿意继续。没有咨询师的帮忙,他们很难做得到夫妻态度一致。

而且中断咨询,除非是当事人提出这个要求,否则咨询师主动说中断咨询,会不会让父母觉得,咨询师不能接受他们态度不一致?

其实父母态度不一致,是很普遍的现象。父亲跟母亲成长的家庭环境、人生经验、价值观,都不可能完全一致。态度不一致,管理方式不一致,是需要沟通的,否则会对孩子造成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。这个时候帮助他们沟通,是很重要的一件事。

现在问题是,你的目标是要求父母意见一致吗?

这其实是一个很难达成的目标。所以有些时候,我们第一个阶段可能会期待的是,帮助父母了解他们的意见不一致,并且导致了在管教上的一些问题。也就是说,让他们觉察这是个问题,而且是个重要的问题。但是你不要偏袒父亲或母亲。

第二个阶段,你再去试着看看,他们有没有一些一致的,有没有一些是明显不一致的?一致的部分强化,不一致的部分进行讨论。

不一致的可能原因,包括他们的成长经验,包括他们过去所形成的,对子女教养的态度。但是这些要改变都很困难。

初步的目标你可以定在,让父母即使意见不一致,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,针对孩子的行为管教,一直主动采取相互矛盾的做法,因为这可能对孩子产生非常严重的不良影响。

虽然父母态度可能不一致,可以帮他们做到的是,母亲在管理,父亲就安静,不要介入,尊重母亲的处理。如果母亲处理不了,也可以邀请父亲来处理。当父亲在处理的时候,母亲就安静,不要介入。

也就是说,彼此虽然做法不一致,但是相互尊重,互相包容。如果能够做到相互尊重,互相包容,就比较不会在孩子的面前争吵,或者各要求各的,让孩子不知所措。

父母应该了解,不管父亲的管教方式,还是母亲的管教方式,都有TA的道理。但是父母管教方式不一致,且又都积极主张,一定要照自己的方式管教,这个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。

如果态度不一致,但是彼此能够尊重,彼此管教处理的方式,也基本上是和谐、协调的,互补的。这样的不一致,就比较不会对孩子造成价值观的混乱,是非对错标准的混淆,或者是孩子夹在中间非常痛苦。

父母管教态度不一致是理所当然,而且到处都存在的,问题在于如何帮助父母去协调,不要造成孩子的困扰,而不是等父母意见一致。

举例来说,比如说母亲是怀柔的,父亲是强硬的。如果孩子的某一个行为,母亲觉得不适当,她可能用尽怀柔的方法去关心孩子,劝导孩子。孩子如果一直不听,等到母亲束手无策,就退出管教,换父亲用强硬的来管教。

对孩子来讲,这种方法,就像是萝卜的后面有棒子,棒子的后面有萝卜。两个人都是为了帮助孩子,养成好的行为习惯,能够比较积极正向的做人、处事。

但是如果萝卜出现,棒子就暂时收起来;棒子出现,萝卜就暂时收起来,区别开来来使用,而不是一方面用萝卜,一方面用棒子。

这是从家庭系统的观点来看,承认父母的不一致,然后协调统整,而不是让系统内部内耗,让脆弱的小孩不知所措。所以我们要去处理家庭系统,使它协调、和谐。